在1906年11月的一次科学会议上,来自德国的阿勒斯·阿尔茨海默医生公布了一位1901年由家人陪同前来就诊的51岁已婚妇女奥葛斯特·蒂的病历。奧葛斯特有严重的记忆障碍,毫无根据地怀疑丈夫的忠诚,讲话困难并且很难理解别人对她说的话。她的症状迅速恶化,短短几年就卧床不起,最后于1906年春天因为褥疮和肺炎导致的重度感染去世。
阿尔茨海默医生从来没有见过像奥葛斯特·蒂一样的病例,在征得患者家属的同意后对奥葛斯特进行了尸体解剖。阿尔茨海默医生惊奇地发现,奥葛斯特的大脑严重萎缩,尤其是大脑皮层部分,而这里掌管着人的记忆、思考、判断和语言。在显微镜下,小血管里布满了脂肪沉积物,坏死的脑细胞和异常的沉积物充满了四周。
阿尔茨海默医生发表了他对奧葛斯特的研究结果,并于1907年被收录进了医学文献。1910年,以命名和分类大脑疾病著称的精神病学家埃米尔·克瑞佩林,提议将此病命名为“阿尔茨海默症”。
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速,阿尔茨海默病(Alzheimer’s Disease ,AD,老年性痴呆)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关注热点,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2005年公布的最新资料表明:全球每7秒钟就会产生一个新的痴呆患者。预计到2040年我国痴呆患者达2250万,将成为痴呆第一大国。《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/2011》指出,2011年以后的30年里,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,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。
2007年,根据中国科协普发综字〔2007〕28号文件精神,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设立每年的9月17日为我国的“中华老年痴呆防治日”。并于当年的9月17日举行了“中华老年痴呆防治日大型徒步走”活动,其目的是呼吁全社会关注老年性痴呆患者及其家庭,关注老年性痴呆的防治。宣传老年性痴呆疾病预防、治疗、护理、康复的知识,减少老年性痴呆疾病的发病率,倡导健康生活方式,以强健体魄和饱满热情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。
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(ADI-China),2003年经中国科协批准成立,是经政府批准加入老年痴呆国际组织的我国唯一的全国性协调组织。
温馨提示: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