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癌是目前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,占所有癌症相关死亡的18%。在我国,有50%的非小细胞肺腺癌存在EGFR基因突变。对于这个基因突变,有多种靶向药可以使用,其中比较为人所知的是第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。 这款靶向药获批一线和二线晚期肺腺癌的适应症,并且还纳入到医保,无数肿瘤患者受益于这款靶向药。与第一代和第二代靶向药相比,奥希替尼具有更好的耐受性。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、腹泻、恶心、皮肤干燥、甲沟炎和口腔炎。相关研究报道显示,与奥希替尼相关的肌炎发生率低于1%。但是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,有症状的肌炎和无症状的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发生率超过10%。横纹肌溶解症(RM)涉及骨骼肌的急性破坏和溶解,导致大量肌肉细胞成分释放到血液循环中。相应的临床症状包括肌肉疼痛、无力、尿色深及全身乏力、发热、腹痛、恶心和呕吐等。如果情况严重,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。下面我们看一个治疗案例,以引起大家的重视。 奥希替尼治疗期间肌肉溶解是怎么回事? 这是一名70岁的中国女性病人,因为全身疼痛伴随肌肉无力就诊,有茶色尿两周时间了。这个患者两年前被确诊为转移性腺癌,EGFR基因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,PD-L1表达为5%(弱阳性)。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转移至双侧肺门、纵膈淋巴结、右肺和胸膜。 由于没有手术治疗机会,2019年9月,病人使用阿法替尼和贝伐单抗治疗,贝伐单抗每三周注射一次。肿瘤病灶缩小达到了部分缓解。但是2020年7月病情进展,血液基因检测发现EGFR基因的T790M突变,她开始使用第三代靶向药阿美替尼联合贝伐单抗治疗,治疗效果也达到了部分缓解。 不同时间点影像学检查病灶的变化 2021年6月,患者再次出现了病情进展,但是她拒绝化疗,所以开始使用奥希替尼联合贝伐单抗治疗。在初期的治疗阶段,患者病情稳定,对治疗的耐受性良好,但是五个月之后,她出现了全身性疼痛和肌肉无力,在给予羟考酮后没有改善。两周后出现了茶色尿液,血清肌酸激酶(CK)和肌红蛋白(Mb)水平升高,同时伴随有急性肾功能不全、高尿酸血症、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。医生排除了一些原因,如心肌梗死、中风和联合用药。 治疗期间的相关指标变化 2021年11月,患者中断使用奥希替尼,由于她的体力状态不是很好,因此没有接受进一步的检查(如肌肉活检)。在经过专家联合会诊讨论之后,确定为奥希替尼相关的横纹肌溶解症。 患者停用奥希替尼之后,经过碱化尿液、补液等操作,她的肌肉疼痛减轻。相关血清CK、Mb指标也下降,肾功能也逐渐改善。 讨论和启示 这是肺腺癌患者使用奥希替尼治疗横纹肌溶解的报道。尽管奥希替尼治疗期间这种情况很少见,但是在临床中值得引起重视,尤其是接受奥希替尼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的患者。如果患者一旦出现肌肉酸痛、肌肉无力和茶色尿液,必须进行血清肌酸激酶(CK)和肌红蛋白(Mb)的检查,并及时停用奥希替尼查明原因。 患者在靶向治疗期间一直联合贝伐单抗,这个不知道是起到了好的效果,还是弊大于利。对于这个方面的研究癌度会第一时间为大家报道,也欢迎大家关注癌度和全球临床试验小程序了解所有临床试验项目。 文章源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温馨提示: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