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床发现,近65%胃癌患者有胃病史,且胃病时间皆为4年以上。但其实从胃炎到胃癌,其实并不远。
一般来说,轻微胃炎即浅表性胃炎不会增加胃癌风险,但如果不及时调整,可能就会进一步发展成萎缩性胃炎,这就是“癌前病变”的状态了。
癌前病变的癌变的风险程度提高,确诊若不治疗,则可能发展成肠上皮化生,此时胃粘膜上皮细胞出现异常增生,一旦出现不典型增生,很大可能发展成胃癌。
那慢性胃炎发展成胃癌的“转折点”是什么呢?
慢性胃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,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炎的主要诱因。病毒长期感染,可通过毒素、免疫损伤等加重病情,促进胃粘膜反复受损。
但幽门螺杆菌不是胃癌唯一的“元凶”,饮食不规律、结构不合理,同样会对胃粘膜造成损伤。多种因素的加持,导致胃粘膜“久治不愈”,最终促成胃炎转化成胃癌。
而这些不良行为,则会加速这个进程:
1、无节制喝酒
酒精可直接损伤胃粘膜上皮细胞,对胃粘膜屏障造成破坏,还会刺激胃粘膜血管,使胃粘膜反复充血。
2、大量吸烟
吸烟不仅对肺部造成直接伤害,香烟中的尼古丁同样也会刺激胃粘膜,引起粘膜缺血、缺氧,还可使幽门约括肌松弛,引起胆汁反流,造成胃粘膜糜烂和出血。
3、吃得过咸
吃得太咸,胃内盐浓度过高,也会对胃粘膜屏障造成伤害,可引发胃粘膜变性和弥漫性糜烂。
4、长期服药
某些药物对胃部也会有伤害作用,尤其是说明书有标注的,一定要注意。
参考文献
http://wei.39.net/xmt/221111/12298673.html
文章摘自网络,侵删
温馨提示: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。
感谢您的关注,当前客服人员不在线,请填写一下您的信息,我们会尽快和您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