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是常见的肺癌类型,近年来,免疫疗法已成为治疗的一项重要进展。免疫疗法通过增强患者免疫系统的能力,帮助其更有效地识别和攻击癌细胞。尽管免疫疗法的毒性较低、疗效持久,但在实际应用中,如何找到那些能从中受益的患者,仍然是肿瘤学界面临的挑战。 免疫疗法的优势与挑战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肿瘤学专家RyanNguyen博士指出,免疫疗法的较大优势在于它能够为患者提供更持久的治疗效果,且副作用相对较小。然而,这种治疗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。部分患者在接受免疫疗法后并未出现预期的良好反应,这使得医生必须更加精准地筛选患者。 目前,PD-L1(程序性死亡配体1)是常用的免疫疗法生物标志物。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适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。然而,PD-L1并不是完美的标志物。有些PD-L1低表达的患者也能从免疫疗法中获益,而有些PD-L1高表达的患者则效果不佳。这意味着,单一依赖PD-L1的检测并不能完全确定哪些患者会受益。
除了PD-L1,肿瘤突变负担(TMB)和微卫星不稳定性(MSI)也是用于评估免疫疗法反应性的重要标志物。但即便如此,Nguyen博士指出,仍需要更精确的生物标志物,帮助医生更好地预测患者是否能从免疫疗法中获益。
温馨提示: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。